《惊变28年》的上映,不仅仅是( shì)继承了2002年丹尼·博伊尔与( yǔ)亚历克斯·加兰合作带来( lái)的震撼,更像是在2020年全球( qiú)疫情之后,对当代社会的( de)一次隐喻式反思与灵魂( hún)拷问。这部作品表面上延( yán)续了"狂暴病毒"、"感染者"、"幸( xìng)存者孤岛"等末日设定,但( dàn)真正令人动容的,是导演( yǎn)在角色、情境与隐喻上的( de)细腻掌控和深度布局。导( dǎo)演丹尼·博伊尔用了大量( liàng)的镜头隐喻,所以需要多( duō)看几遍,没有一个特写镜( jìng)头是浪费的。另外有些情( qíng)节或者设定,也大致类似( shì)于,《末日危途》和《最后的生( shēng)还者》。
一、“以小见( jiàn)大”:丹尼一贯的叙事策略( lüè)
从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》开( kāi)始,丹尼就擅长用个体命( mìng)运映射宏大叙事——主角贾( jiǎ)马尔的人生挣扎背后,是( shì)印度社会底层的真实写( xiě)照。妈妈的死亡,哥哥的死( sǐ)亡,换来了贾马尔自己的( de)生存与爱情。在那个电影( yǐng)里,每一个不幸的节点,其( qí)实都为最终的“开花结果( guǒ)”提供了背景。而《惊变28年》则( zé)继续这种风格,通过Spike与妈( mā)妈Isla、父亲Jamie之间的关系,以及( jí)他们在疫后社会中的行( xíng)走经历,折射出的是整个( gè)人类社会在崩塌与重建( jiàn)边缘的种种状态。
影片中( zhōng),妈妈Isla身患癌症却被告知( zhī)无药可医,无医生可见。她( tā)的逐渐衰竭,不仅是个人( rén)命运的悲剧,更象征了制( zhì)度性崩坏后的社会功能( néng)失效。最后凯尔斯医生诊( zhěn)断妈妈所患的是一种癌( ái)症(大概类似于乳腺癌一( yī)类的)——在正常社会中早已( yǐ)具备可控手段(比如早期( qī)发现基本就是可以治疗( liáo),中期发现也可以控制或( huò)者采用放疗化疗的手段( duàn)处理)——在这里却成了致命( mìng)绝症。人类文明的退步,被( bèi)这样一个设定以极其克( kè)制的方式展现出来。
二、“成人( rén)礼”与父子关系:被迫成长( zhǎng)下的道德选择
Spike原本可以( yǐ)像岛上其他人一样选择( zé)“苟且而活”,最后却选择了( le)踏出孤岛,寻找可能的希( xī)望。一开始的外出“成人礼( lǐ)”和他同行的是父亲Jamie,一个( gè)典型的“末日适者”:麻木、顺( shùn)从现实、不再相信任何未( wèi)来、得过且过、活一天是一( yī)天。另外影片开头两人出( chū)发时,村中代表在大门口( kǒu)的讲话,看似合理,实则是( shì)恐惧的自我包装:“出去是( shì)你们的选择,能不能活着( zhe)回来,死活由自己负责。”
然( rán)而现实证明:外面虽危险( xiǎn),却也有食物、物资与新秩( zhì)序的萌芽。比如,岛上的小( xiǎo)孩的基础教育,是日复一( yī)日的练习射箭。而Spike和Jamie却在( zài)外面见到了大群的动物( wù),也在破屋找到了娱乐的( de)飞盘……。影片用一趟生死之( zhī)旅,暴露出封闭体制下的( de)消极、畏惧与懒惰。村内充( chōng)斥着“限水”、“物资紧缺”的标( biāo)语,所有人都靠着最低标( biāo)准过活,完全丧失了改变( biàn)现状的意志,并且自我设( shè)限,自绝于孤岛。而Spike,生在这( zhè)座岛上,穿着明显是别人( rén)扔下来的不合身的旧衣( yī)服,带着生病的母亲,离开( kāi)不负责任的父亲,却仍选( xuǎn)择冒险,这恰恰是导演想( xiǎng)强调的:“爱和希望依然存( cún)在”。
三、Jimmy与新秩( zhì)序:精神扭曲的狂暴正常( cháng)人
电影开头的那个小孩( hái),也即成年后的Jimmy,是影片中( zhōng)最令人复杂又震撼的角( jiǎo)色。影片开场他还和所有( yǒu)亲戚在观看《天线宝宝》,结( jié)果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( gù),一瞬间就团灭了除他以( yǐ)外的所有人,直接改变了( le)他的人生。那串父亲“临终( zhōng)”交给他的象征信仰的十( shí)字架,到了他的手中,最后( hòu)成了代表“邪典/邪教”的倒( dào)十字架……。影片最后他身边( biān)是一群身手矫健、衣着时( shí)髦、举止夸张的“嗨爆了的( de)嬉皮士一样的追随者”。他( tā)们猎杀感染者如砍瓜切( qiè)菜,对Spike充满了居高临下的( de)审视。
这是一种新型的“部( bù)落秩序”:一个身体正常但( dàn)精神已高度异化的暴力( lì)社会。他们不是感染者,却( què)活得像“更高级的感染者( zhě)”。他们猎杀感染者的方式( shì),和Spike与Jamie在山坡下遇到第一( yī)个由alpha带领的感染群体的( de)疯狂攻击如出一辙。
而Jimmy与( yǔ)Spike握手时满手的戒指,大概( gài)率是他亲手处决的感染( rǎn)者遗物。在这里他不是苟( gǒu)活,而是“主宰”。影片开头Jamie和( hé)spike在破房子遇见的,那位被( bèi)倒挂、背上刻字(仔细辨认( rèn)很容易看到是Jimmy)的受害者( zhě),很可能就是这个Jimmy的新社( shè)会里的“叛徒”或“失败者”,因( yīn)为穿着裤子,很容易与荒( huāng)野的感染者区分。这并非( fēi)野蛮,而是Jimmy的“秩序”——一种强( qiáng)硬、直接、不讲仁慈的世界( jiè)观。
Jimmy与Spike,其实是一体两面的( de)“创伤之子”:一个选择用癫( diān)狂疗愈痛苦,一个坚持信( xìn)念和爱。丹尼并未明确批( pī)判哪一方,只是让我们看( kàn)到,文明解体之后,人性的( de)走向充满岔路。
四、母爱( ài)与牺牲:Isla的安静退场
影片( piàn)中最打动我的,是妈妈Isla最( zuì)后的放手。
她知道自己病( bìng)重,也知道Spike无法同时带着( zhe)她与新生婴儿走出困境( jìng)。她不舍、痛苦,却最终选择( zé)了让儿子离开。这种牺牲( shēng),不是悲情化的煽情,而是( shì)深思熟虑下的理智爱:在( zài)资源极度稀缺的世界里( lǐ),母亲放弃自己,是对儿子( zi)最大的成全。
更令人动容( róng)的是,她曾在夜间昏迷中( zhōng)清醒片刻,击退即将袭击( jī)儿子的感染者。这种略有( yǒu)魔幻的设定大概有两重( zhòng)意义:一是母爱的本能凌( líng)驾于病痛与虚弱之上,二( èr)是影片对“人性未被病毒( dú)吞没”最有力的佐证。
而凯( kǎi)尔斯医生最后为妈妈所( suǒ)做的,就如同今天争议很( hěn)大的安乐死一样。让本来( lái)对这种事情毫无概念的( de)我,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spike也( yě)知道人终有一死,医生告( gào)诉他,死亡有很多种,死于( yú)痛苦,或死于爱(安静、满意( yì)地死去)。妈妈也满意这样( yàng)的选择,虽然最后也是万( wàn)分的不舍……。特别是这里影( yǐng)片的音乐,用的是和片头( tóu)Jimmy眼睁睁看着最后的亲人( rén),他的爸爸被感染者“杀死( sǐ)”一样。两种生命的离去,都( dōu)是离去的人是满意的(Jimmy的( de)爸爸心甘情愿被咬)。
而最( zuì)后spike为感染者生下的婴儿( ér)取的名字,也用了妈妈的( de)名字Isla,很明显用新生的婴( yīng)儿代表了安乐死的妈妈( mā)。隐喻了在spike这里,既有死,更( gèng)有生,生命可以延续。
五、最后生( shēng)存还是重生:影片真正的( de)哲学问题
Spike最后遇见的Jimmy,代( dài)表着“活得更强”这一支线( xiàn),而他自己代表“活得更像( xiàng)人”。一个是狂暴适者,一个( gè)是执念之人。
影片其实没( méi)有明确告诉我们“哪种活( huó)法才是对的”。它提出了更( gèng)深刻的问题:当系统崩塌( tā),价值观瓦解时,我们到底( dǐ)是选择自保、封闭、守旧,还( hái)是冒险、探索、延续人性?这( zhè)其实也回应了我们在2020年( nián)之后集体经历的一切——当( dāng)恐惧袭来,是坚持秩序,还( hái)是干脆建立新的极权?是( shì)沉默地接受,还是挣扎着( zhe)发声?
最后、Jamie的( de)奔跑:文明废墟中的最后( hòu)悔悟
影片的最后,Jamie看到新( xīn)生儿被送回村庄,同时读( dú)到了Spike的留言。他突然情绪( xù)崩溃,失控般地冲出村庄( zhuāng)大门——这位一直消极麻木( mù)、从不相信未来的父亲,终( zhōng)于在儿子离开之后,第一( yī)次真正试图追赶什么。
导( dǎo)演丹尼并没有告诉我们( men)Jamie是否成功找到了儿子,也( yě)没有安排任何团聚的桥( qiáo)段。镜头切断在他奔跑的( de)背影,留下一地疑问。
但这( zhè)个奔跑本身就足够震撼( hàn)。它不是剧情的延续,而是( shì)一种心灵上的自我清算( suàn):即便迟到,即便落后,哪怕( pà)只是一时冲动,它也代表( biǎo)着人性深处对爱的回应( yīng)与对悔恨的拯救。
Jamie与Spike之间( jiān),原本是一对断裂的父子( zi),但在这一刻,我们看到,哪( nǎ)怕最麻木的个体,也依然( rán)可能“选择改变”。这一幕,是( shì)废墟之上的微光,也是导( dǎo)演为全片留下的、最克制( zhì)却最温柔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