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的光州工业区里,流( liú)水线正生产着两种商品( pǐn):一种是贴着"Made in Korea"标签的偶像( xiàng),另一种是裹着"青春励志( zhì)"糖衣的电影。当这两种商( shāng)品在银幕上相遇时,便诞( dàn)生了K-pop电影——这场光怪陆离( lí)的造梦运动,恰似将《楚门( mén)的世界》塞进《小时代》的壳( ké)子,再浇上一桶工业香精( jīng),端给全球观众时还美其( qí)名曰:"这是韩流的诗与远( yuǎn)方。"
这东西,怎么说呢,像一( yī)台过分精密的仪器在演( yǎn)奏一首过于甜腻的曲子( zi)。你盯着那些银光闪闪的( de)齿轮和杠杆,它们运转得( dé)滴水不漏,发出一种近乎( hū)非人的和谐噪音。舞台上( shàng)那些年轻人,涂着油彩,穿( chuān)着亮片,像一群刚从未来( lái)工厂组装线上滚下来的( de)、完美校准过的发条人偶( ǒu)。他们的笑容角度精确,汗( hàn)水在打光板下像融化的( de)铬,连喘气都带着精心排( pái)练过的韵律感。
电影镜头( tóu)就爱钻这个。它把后台的( de)汗臭、紧绷的肌腱、凌晨三( sān)点排练室里镜子映出的( de)惨白脸孔,一股脑儿塞到( dào)你眼皮底下。你能看见那( nà)些膝盖上贴着的膏药,像( xiàng)某种隐秘的勋章;听见经( jīng)纪人嘴里蹦出的、比计算( suàn)机指令还精确的日程表( biǎo)——“凌晨四点声乐,六点形体( tǐ),八点表情管理,十点…微笑( xiào)”。他们管这个叫“训练”?我看( kàn)着倒像是一种针对人类( lèi)本性的、极其高效的打磨( mó)术。把那些毛茸茸的边角( jiǎo)、不合时宜的叹息、乃至青( qīng)春期最后一点懵懂的蠢( chǔn)气,统统打磨掉,抛光,镀上( shàng)一层名叫“魅力”的合金。
然( rán)后,这些被抛光过的人偶( ǒu)就被推上舞台。那地方,活( huó)像个巨大的、人造的天堂( táng)。强光刺眼,鼓点像心脏起( qǐ)搏器,粉丝的尖叫汇成一( yī)股粘稠的、几乎有实质的( de)热浪。电影在这里最擅长( zhǎng)玩一种把戏:它让你看后( hòu)台的脆弱——一个孩子偷偷( tōu)抹掉眼泪,手指关节因为( wèi)过度练习微微发抖——下一( yī)秒,切!舞台上炸开一团非( fēi)人的光芒,他们蹦跳、旋转( zhuǎn)、笑容灿烂得能照亮整个( gè)体育场。这中间的转换,比( bǐ)川剧变脸还快,还彻底。你( nǐ)分不清哪个是幻象,哪个( gè)是真相,或者说,幻象就是( shì)他们赖以生存的真相?活( huó)像一群自愿走进楚门世( shì)界的演员,演得久了,自己( jǐ)都忘了摄影机在哪儿。
电( diàn)影里少不了那些老套的( de)挣扎。想“做自己”?这念头在( zài)K-pop工厂里,比在实验室里寻( xún)找永动机还不靠谱。那个( gè)试图写自己歌词的孩子( zi),像一只试图在精密钟表( biǎo)里塞进一根野草的松鼠( shǔ),结局无非是被齿轮无情( qíng)地碾碎或者剔除。还有恋( liàn)爱?哈!那玩意儿在公司的( de)风险报表里,大概和核泄( xiè)漏差不多等级。电影里那( nà)些偷偷摸摸的眉来眼去( qù),像在无菌实验室里试图( tú)培养一株野蘑菇,结局通( tōng)常是悲壮地被“净化”掉。自( zì)由?这东西对他们而言,大( dà)概就是后台通道那扇沉( chén)重的防火门,推开外面是( shì)狗仔的长枪短炮和粉丝( sī)永不疲倦的窥探。一种新( xīn)型的、闪闪发光的囚笼。
粉( fěn)丝呢?电影把他们拍得像( xiàng)某种集体无意识的潮水( shuǐ)。她们举着统一制式的灯( dēng)牌,喊着整齐划一的口号( hào),眼泪和笑容都带着一种( zhǒng)被仪式规范过的狂热。她( tā)们爱台上那个人,爱得掏( tāo)心掏肺,但你得想想,她们( men)爱的是那个被灯光、音乐( lè)、人设层层包裹起来的“偶( ǒu)像”,还是一个有血有肉、会( huì)放屁会沮丧的“人”?这爱,浓( nóng)烈得像工业糖精,甜得发( fā)齁,也空洞得发慌。偶像和( hé)粉丝之间,像隔着一堵巨( jù)大的、单向透明的玻璃幕( mù)墙,彼此都看得见,却永远( yuǎn)摸不着真实。一个巨大的( de)、互相喂养的幻觉系统。
所( suǒ)以,这电影看下来,感觉怪( guài)复杂的。它华丽,精致,节奏( zòu)快得像踩着鼓点狂奔,视( shì)觉上是一场接一场的感( gǎn)官轰炸。可剥开这层糖衣( yī),里头是一种近乎冷酷的( de)精密。它展示美,也展示制( zhì)造美的流水线;它呈现梦( mèng)想,也呈现梦想背后那冰( bīng)冷的交换法则——用青春、汗( hàn)水、自由甚至一部分真实( shí)的自我,去换取舞台上那( nà)短暂的、被千万人注视的( de)辉煌。像一场盛大的、持续( xù)不断的烟花表演,你知道( dào)它终将熄灭,留下满地冰( bīng)冷的纸屑和刺鼻的硫磺( huáng)味,但在它炸响的那一刻( kè),你还是忍不住被那虚幻( huàn)的光亮晃花了眼。这玩意( yì)儿,你说它虚假吧,那汗水( shuǐ)和眼泪是真的;你说它真( zhēn)实吧,台上台下都活在一( yī)个巨大的、精心设计的镜( jìng)屋里。真是活见鬼了。